任何事情都是人生的意义

书影音

《绝叫》——叶真中显

之前读了个开头,这个月终于完整地读完了。第二次再读到阳子小时候养金鱼的经历时不禁毛骨悚然,那只妈妈说“和阳子很像的金鱼”,在阳子想要将其埋葬时被猫夺走——而被猫分食也是阳子为“自己”选择的结局。

剧透
虽然读到后面发现不是这样。在我逐渐意识到阳子没有死的时候我在猜尸体是妈妈……至于一直以来的第一人称,在读到“我”是树里,是扮演树里的阳子在对过去的阳子说话时,我的脑子好像烧开水一样沸腾了。“你——不,我用力拉紧绳索。”

高中政治课学唯物辩证法,书里讲偶然背后是必然,那个时候我认为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是全书最简单的知识点之一,但我现在却觉得它最令人困惑。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托马斯和特蕾莎因为六次偶然而发生的命运般的相遇时反问道,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偶然,难道不是正说明了它的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但我很难看到这类一连串的偶然,我只能看到一个一个单独存在的偶然,或者说,更倾向于看到这些。搜关键词翻到了我2020年12月2日在微博的自言自语,那天我写:“反正会遇见新的人收获新的朋友 如果没有认识这些人就会认识别人 大家都是偶然联系起来的罢了 算了就算了 也很不相信缘分”。没头没脑没有标点符号,难以揣测我当时的情境,到底是为失去什么而伤感还是感到无谓。

现在我不爱去想一件事是偶然还是必然了,过分探究这些会陷入量子力学宿命论的泥淖,“来都来了”才是我的处事准则。毕业旅行第一天晚上的时候,和朋友看到一家店门口的地毯上写着这四个大字,然后这四个字便成为了我们的旅行思想指南。因为太过适用,目前也是我的人生思想指南。三岛由纪夫说“历史不过是一把隐含着因果规律的大锁上的铁锈”,也许果真是如此呢?

——写的都是和原文无关的废话,想起了思政课的读书报告。那么就折叠在本次月记最后!

《blue》——叶真中显

  • 对这本想说的基本上都在上篇日记说完了(虽然也没说几句,那再单独提一下结尾的“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延续世界的存在”),现在想来也没那么为blue心痛了,果然时间能治愈一切感冒(什么)。

我好需要豆瓣短代码,但是试了一下虽然没有报错但是本地预览并没有显示出来TT

V字仇杀队:看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什么恐怖类型的片子,没想到(……),难怪经常看到有人以“以前还能在电影频道看到《V字仇杀队》”为论据痛斥当今审查制度。电影刚开始女主违反宵禁出门时,我的内心:在此地剧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全剧终了,在没有救世主的地狱到底要怎么自救。

太白山脉、隐秘而伟大:两部放在一起说好了,以前我看韩影但凡牵扯到南北的剧情我都不是很理解,第一次看应该是李钟硕饰演变态杀人魔的《VIP》。现在有些意会了,对了,本月还看了韩版《纸钞屋》,你们朝鲜半岛的事我这个月看了太多(三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还有是不是我太敏感了,《隐秘而伟大》最后的天台对峙太精彩了,“抛弃你的国家”、“欺骗你的国家”,字字句句都()。

不汗党:喜欢,就爱看受伤美人黑化反击伪善者的情节。

风声:好看,但我要是早几年看就好了,会更好看。

杂七杂八

1、

六月份花钱猛如虎,某天收到了五月份给商院打零工的工资看了一下流水才惊觉自己零零碎碎地报复性消费到底花了多少钱,我得想个办法转移这份报复才行。。。

2、

我第一次注册毛象是去年九月,今年四月在ns站注册新魂器之后就踏上了频频搬家的道路。从ns搬走是因为注册的邮箱是国内邮箱,当时不知道可以换就直接迁走了;后来又搬是因为首页键政浓度过高,有些严重影响到我了,在几个新家横跳观察了几天之后入住了饼干米。首页关注的内容少就有更多的时间看tl,我一度问自己为了关注有趣的人而错过和更多有趣的人擦肩偶遇的机会是否合理。但总之,我就这样在tl较低政治浓度的环境下待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我打开微博,发现我微博首页的民怨甚至比毛象更鼎沸。有一种我逃过了很多的拐角巷口但还是逃到了猛兽面前之感。想到之前看到象友分享的关于光州事件的片段:

《1987》里面有一段话,一个女孩劝她所暗恋的男大学生不要去参加游行。她说,你以为你这样做,世界就会改变吗?别做白日梦了,醒醒吧。那个大学生说:“我也想啊,但是不行,因为心太痛了。”心太痛了,可以说,一语道破了启蒙观念的真正起源。

3、

七月要准备报名topik了,六月整理了第一册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我现在分不清是多邻国太简单还是课件例题太难,但是背单词需要赶紧提上日程了!

垃圾回收站

是关于《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的读书报告,不过让我们跳过前面矫情造作凑字数防查重的读书理由、基本信息、基本结构、重点部分,直接进入正文!

  1. 人类:遵循中庸之道的偶然

    人类,在地球这个特殊的星球上,究竟拥有着什么样的地位?从小学开始,老师长辈就教导我们,要保护环境,要珍惜水资源。为什么?因为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不足以支撑人类永远生存,而可再生资源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足以支撑人类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如果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不存在,那么人类也必将覆灭。所以说,要保护地球。可我总是在想,地球上除了人类的一切都循规蹈矩,相互制约,有自己的平衡之道。其实人类最初的生物学发展也遵循这一“中庸之道”。书中也提到,身材过于高大的人类最终会因为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而饿死荒岛,大脑使人变得智能但消耗了更多的能量而使得肌肉萎缩,直立行走造成了背痛、脖颈僵硬的苦恼……都说自然界是最聪明的发明家,创造出的万事万物都能够自相平衡,可为什么一向聪明谨慎的自然界最终进化出了超出自己控制的人类?

    书中只说,智人发展到今天这一地步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系统。而为什么在万千世界中,只有人类发展出自己的语言,赫拉利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姑且将其视作偶然,视作全知全能的自然界偶然地想和自己开一个玩笑,用它的金手指偶然地选中了人类这一物种作为特殊语言的拥有者,人类又偶然地发现八卦比狮子野牛更有趣,偶然地尝到了把“虚构”讲得煞有其事的甜头,而我偶然以人类的身份降临于这个偶然的地球,偶然地思考这个偶然的问题。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托马斯和特蕾莎因为六次偶然而发生的命运般的相遇时反问道,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偶然,难道不是正说明了它的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对不起,如果看到这里有觉得眼熟的朋友,是的,我就是因为在前文照搬了这句话感到愧疚才打算把这份垃圾放上来)*也许,人类天生就承担着这样的使命,给一成不变的地球带来一些变数的使命,而这变数将来会引向的结局是好是坏,则取决于好坏、将来的定义。我们现在知道的只有,现在不是将来。

    在人类逐渐摆脱自然界预先规划好的轨迹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也尝到了一定的苦头。当工业经济取缔狩猎经济,人类有了固定的居所,不必再终日奔走。安逸稳定的生活貌似会为人类提供更大的幸福感,可赫拉利却在书中语重心长地指出,不是这样。采集时期的人类具备更多样的知识技能,每三天只需要打一次猎(最贫瘠地区的数据,发达地区的劳作频率会更低),饮食多样化(浆果、蘑菇、水果、蜗牛等等,完全不用担心营养不良的问题),很少感染传染病等等。在今天的人类高谈阔论996是不是福报的时候,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祖先们正过着一天打渔三天晒网的舒服日子。

    这么想来,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遵行了自然界“平衡”这一基本发展准则的——用更辛苦的劳作换取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当然,这里只包括了普通的工农阶级,坐享一切资源的资本家不在本节讨论范围)。只是,这漫长的进化过程带来的改变并不作用在同一批人类。每一个平凡的个体只是宏大进化进程中短暂渺小的一段,没有选择是否改变的权利。

    赫拉利在《亚当和夏娃的一天》一节中提到,我们的DNA还记得在草原上的日子,因此人类天生就刻印者贪吃基因,所以不知不觉就可以吃完一整桶的哈根达斯。不知道每一个辛苦的现代人为生活疲于奔命感到劳累的时刻,会不会也是受到远古基因的影响呢?

  2. 歧视的恶性循环能否打破

    从高中历史课本第一次接触到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以来,我从未想到过,在他们高呼的“人人生而平等”中,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平等,不包括女性的平等。难怪赫拉利将这一章节命名为《历史从未正义》。

    赫拉利在书中将阶级歧视描述为一种恶性循环。印度的种姓制度、土耳其的宗教、美国的种族,无一不是人为用虚构的概念将人与人割裂成不同的阶级。但人类不会因为逐步意识到这些概念是虚构的而幡然醒悟,阶级自此消失。相反地,偏见歧视会越来越严重。在存在阶级歧视的社会,上层阶级能够对下层阶级进行控制,甚至制定歧视律法,在律法的作用下,下层阶级普遍贫穷并且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会形成更为严重的文化偏见。

    不同阶级是不平等的这件事情,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但男性女性的不平等,我直到成年后才逐渐醒悟。醒悟后追忆往昔,才能够意识到作为女性,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已经习以为常的性别歧视。举例来说,我小学时代的成绩在班级乃至年级中名列前茅,可总有亲戚朋友对我说,女孩子嘛,小学成绩好很正常,高中就比不过男生了。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细想过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没有细究过为什么他们要说女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很正常,为什么要说高中就比不过男生,这句话这件事到底正常在哪里?

    直到今天,我也不理解为什么女性不能享受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待遇,仅仅是因为一条染色体的不同吗?赫拉利也在书中发问,什么才是真正在生物学上有所不同,什么又只是人类的煞有介事、自找借口?赫拉利先后阐释了肌肉理论、流氓理论和父权基因理论三种可能形成性别歧视的原因,但又都否决了。我想,无论是何种原因,生物学上的差异都仅仅只是借口,否则为什么表现出所谓女性特质的男性也会遭到男性的歧视?所谓的女性化特质到底由何人来定义?只是古往今来的大部分女性都表现出温婉有礼的一面,就该被认为是女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我看来,所有公认的女性化特质,都只是父权制统治下对女性形象的强硬要求和臆想的具象化。女性不该有什么特质,同样的,男性也不该有。所有的人类,都应当自由地选择成为任何样子,不受任何拘束。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孙雅兰先生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了很多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他讲到一夫一妻制是对男性的保护,男性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为相信自己一定是一夫多妻制中的“一”,而不是结构外的其他;他讲到被男性称为“反向歧视”的歧视其实只是他们歧视女性的代价等等。赫拉利在书中有一个小节的标题是《当男人有什么好的?》,我反复读了几遍,觉得实在是很有意思。如果这样想的男性多一些,性别平等的那一天就会早一些到来。

    英国作家Rebecca west曾这样评价自己:“I myself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find out precisely what Feminism is: I only know that people call me a Feminist whenever I express sentiments that differentiate me from a doormat or a prostitute.”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对女权主义的看法。这个世界上本来不应该有女权的,只是在父权制社会下,男性占有了太多的资源优势,而女性始终被轻视、被成为牺牲品。我理解的女权主义,是终将扭转男女性地位不平等局面、实现男性女性真正平等的主义。

    歧视的恶性循环能否打破?我愿意相信可以。但这打破绝不是靠既得利益者的顿悟,一定是被歧视方进行了超越想象的艰苦斗争,才艰难争取到本该就有的公平。那这样的公平还算公平吗?我想赫拉利给出了答案,就像标题中写的那样,历史从未正义,历史也从无公平。

  3.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无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现在我们拥有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优越、最先进的技术。哥伦布时代最强大的船队几秒钟就会被一艘现代战舰摧毁,一台现代计算机可以储存古往今来全部的抄本、卷轴、信息,前现代王国的所有财产之和不见得比得过今天的任何一家大型银行……现在的社会,黑夜亮如白昼,可上天入海,可驯服最凶猛的野兽,可两天实现环球。我们知道1674年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胞,也知道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被引爆。我想,人类科研的过程,也是不断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的过程——人,可以了解世界,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甚至可以结束历史进程。

    从七万年前黑猩猩的亲朋,到今天的文明社会,人类取得的成就是瞩目的。虽然除了人类本体,可能不会再有别的物种对这一文明表示认可,但它毋庸置疑是得到每个人类个体认可的。人类的傲慢便来自于此。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在1900年的演讲,他自信地说道,物理大厦已然建成,现存的疑问不过是晴朗天空的两朵乌云罢了。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两朵小小的乌云后来引起了物理学的巨大变革。

    “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一观点和我们小组的讨论主题“科学的都是正确的吗”同根同源。能够承认无知,归根结底是以批判、辩证的眼光看待一切真理。不照本宣科,更不人云亦云。没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也没有什么坚定不可动摇。现代科学区别于以往知识体系的一大特点,便是不断的发展和自我革新。我们称之为“科学”的事物只是在目前的认知范围看来,它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更有可能是片面的。承认自己的无知,用观察和数学武装自己,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能力、科技,这是赫拉利认为的科学革命。人类只有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于重要的问题一无所知,才能够掀起“无知的革命”。

    以我的理解,本书中出现的革命,例如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等都是人类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的革命。当虚构的概念席卷全球,没有一个人类个体能够封住耳朵不听任何故事;当狩猎采集经济逐渐衰败,没有一个人类脱离群体坚持游牧。整个人类历史中最早的两次革命,没有哪一个个体没有跟上革命的脚步(或者说,没有跟上的都被淘汰了)。可现在仍在进行的这一场革命,却只是有学识有修养的人的自我反省。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足够艰深的知识,却还是孜孜不倦;粗鄙莽夫守着自己一片井中天地,却故步自封。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陌生人之间被高度交联,我常常在简中互联网看到这样的景象:当一个人使用自己的账号抒发己见时,总有闻讯赶来高呼反对的不认同者。且不论究竟谁对谁错,面对这样的“杠精”、“网络教育家”,我只能叹息:我们如此相似,我们如此不同。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在这个星球上,人类自以为是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类同时也该意识到,我们拥有的,不过这个宇宙的无数分之一。大至浩瀚星际,小至原子夸克,人类求知的欲望越来越伸向与自身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领域,这是好事;可人类从来都只是这个星球宇宙的客体之一,这点永远无法改变。

0%